莼羹鲈脍
【成语】莼羹鲈脍
【拼音】chún gēng lú kuài
【释义】莼:莼菜;脍:切得很细的肉。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。
【成语故事】
西晋时期,吴县人张翰才思敏捷,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,经常与朋友外出喝酒聊天,吃莼菜羹与红脍鲈鱼。他曾到洛阳大司马府做官,见官场黑暗,不由得想起家乡的莼羹鲈脍,就毅然辞官,悄悄地回到故乡。
猜您喜欢的文章

戮力同心
【成语故事】夏朝末年,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,对内实行残酷统治,百姓怨声载道,民不聊生。诸侯小国商的国君汤是一个贤明的

大巧若拙
【注音】d qiǎo ru zhuō 【成语故事】春秋时期,著名的哲学家老子说:最圆满的好似欠缺,可是它的作用永不枯竭。最充实

千金市骨
【成语】:千金市骨 【拼音】:qiān jīn sh gǔ 【解释】:花费千金,买千里马的骨头。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。 【

一木难支的故事
成语故事一木难支的故事 南北朝(刘)宋顺帝的时候,萧道成把持政权,杀害忠良,横行恣肆,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,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,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,但事机不密,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,把秘密告诉萧道成,萧道成十分恼怒,立…...

南山可移的故事
公元710年,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,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,这就是唐睿宗。太平

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
邯郸学步成语故事解释邯郸学步出自《庄子·秋水》《庄子·秋水》载:战国时有个人到赵国邯郸去,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,就跟着别人学,结果不但没学会,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。后来用“邯郸学步”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,不仅没学到本事,反而把原来的本...

山崩钟应
拼音shān bēng zhōng yng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,魏国大殿前的大钟无缘无故地自动大响,很多人觉得奇怪,就跑去问张华是

势如破竹的故事
成语故事势如破竹的故事 三国末年,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,夺取魏国政权以后,准备出兵攻打东吴,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。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。多数人认为,吴国还有一定实力,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,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……

“一网打尽”的故事
一网打尽比喻撒一次网就把所有的鱼都捞上来,比喻一个不留都捞上来。北宋时,进奏院主官苏舜钦是当时着名的诗人,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,是被当时政治革新派首领范仲淹推荐提拔起来的。他豪爽激进,屡次上书宋仁宗皇帝

丑态毕露
【拼音】chǒu ti b l 【成语故事】贾琏的女儿生病,他离开王熙凤独居寂寞难奈,突然想起酒头厨子多官的媳妇美貌无比、生

既往不咎的故事
春秋时期,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。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,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。他认为土地

望穿秋水
秋水:比喻人的眼睛。眼睛都望穿了。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

曲突徙薪
曲突徙薪[qūtūxǐxīn],把烟囱改建成弯的,把灶旁的柴草搬走。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,防患于未然。古时候,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,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,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。主人

关于蛇的成语故事
属蛇必知的成语故事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。龙蛇飞舞 见“龙蛇飞动”。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。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。比喻侵吞兼并。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,尾细如蛇。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,到后来劲头很小,有始无终。画蛇添足 ...

竭泽而渔的故事
公元前632年,晋国为了援助宋国,和楚国在城淄(今山东淄县南)打了一仗。当时,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。晋文公见楚军来势

孟子的成语故事
孟子的成语故事孟子简介孟子(约公元前372年-约公元前289年),名轲,战国时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称为“亚圣”。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孟子出生于鲁国(今山东省南部),是孔...

鹬蚌相争的故事
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出处:《战国策?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 战国时候,秦国最强。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。弱国之间,也常常互有磨擦。……

枯鱼涸辙
【注音】kū y h zh 【成语故事】战国时期,思想家庄周在《庄子》中运用寓言故事,他在《外物》篇中讲到:庄周在旅行途中

没里没外
【拼音】mi lǐ mi wi 【成语故事】江南甄府派了几个老婆子来贾府送礼拜访,大家相互聊天,她们很想见贾府那个衔着玉出生

顾曲周郎
【成语】: 顾曲周郎 【拼音】: g qǔ zhōu lng 【解释】: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。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。 【成语故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