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肩接踵的故事 晏婴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。他身材矮小,但是头脑敏捷,非常机智。 有一次,晏婴出使楚国。楚王想侮辱他,就按他的身材高度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,叫他钻进去。晏婴说:“出使狗国的人,才从狗洞进去。我是出使楚国,请问楚国是个狗国
不相为谋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,在冉求的帮助下,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,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,没有重用他。他认为与季康子是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于是闲居起来,专心著述,编辑整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等。
两虎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期,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,秦惠王想出兵干涉,楚国使者陈轸[zhěn]给秦惠王讲卞[biàn]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,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,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,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...
璞玉浑金的成语故事 “七贤”之一的山涛,与魏明帝时任大将军的司马懿有亲戚关系,但他并没有依仗这层关系去取得荣华富贵。公元239年明帝死去后,曹芳即位,司马懿与曹操的侄孙武卫将军曹爽受遗诏辅政。又过了五年,山涛四十岁,才在郡里当小官。后来,他...
见贤思齐的故事 一天,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,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。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,对孔子说:“先生,我刚刚读完这些书,心情很舒畅。” 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,问道:“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?” 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,他说:“当然...
嗟来之食的故事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。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,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。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,脚步拖拉,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。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,右手端着汤,说道:“喂!来吃吧
李陵,字少卿,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,很受汉武帝信用,任命他为骑都尉,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。李陵擅长骑射,又懂得兵法,当时很得朝廷信任。 不料,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,由于寡不敌从,无奈投降了匈奴。听说李陵投降,汉武帝很是生气,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
不遗余力的成语故事 “不遗余力”这则成语的遗是:留;余力:没有使完的力量。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,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。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,王曰:“秦之攻我也,不遗余力矣,必以倦而归也。” 公元前260年,秦王派大将白起,在...
趾高气扬的故事 春秋时,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,是个专门重视外貌,不学无术的人,只要稍有点成就,就很骄傲、自满。有一次,他打败了骠悍的绞国,凯旋归来,从此骄傲自得,从不把其它的朝臣放在眼中。 第二年,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罗国,有一个叫做斗伯比的将
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:鹬蚌相争 战国时候,秦国最强。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。弱国之间,也常常互有磨擦。 有一次,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。当时,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,有个弟弟叫苏代,也很善于游说。苏代受燕王的委托,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。 ...
朽木不雕的成语故事 孔子的弟子宰予,言辞美好,说起话来娓娓动听。 起初,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,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。可是不久,宰子暴露出懒惰的毛
坐井观天的故事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,一只小鸟飞来,落在井沿上. 青蛙问小鸟:“你从哪儿飞来呀?” 小鸟回答说:“我从远处飞来.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,口渴了,下来找点水喝.” 青蛙说:“朋友,别说大话了!天不过井口那么大,还用飞那么远吗?” ...
魑魅魍魉的成语故事 夏代 从前,夏朝有德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,让官员们晋献青铜铸造九鼎。把各种东西铸在鼎上,百姓可以从鼎上识别万物,哪些为神物,哪些为恶物。百姓再去打猎就不会碰上,也不会因为无知而害怕什么了。也可以避开魑、魅、魍魉这些鬼怪。
采石江边一堆土,李白之名高千古; 来来往往一首诗,鲁班门前弄大斧。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《题李白墓》。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,死后名传千古。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,都想停留片刻,吟诗抒发内心感受。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,鲁班门前班门
枯树开花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一好心老翁养了一条小狗。一天,小狗朝着主人叫,让主人挖开它指的地方。老翁一挖,挖出许多金币。 住在附近的一个狠心的老翁听说此事,就把小狗借了去,同样按小狗所指的地方挖,挖出的却是破烂废物。狠心的老翁恼羞成怒,将狗杀
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 杜预是曹魏尚书仆射杜畿的孙子,幽州刺史杜恕的儿子。杜预学问广博,通晓历代兴亡成败的道理。最初,杜预的父亲杜恕与司马懿不和,结果被关在监牢中死去,杜预很长时间不能释怀。 司马懿、司马师死后,司马昭继承父兄的位子,杜预娶了司
居大不易的成语故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少时家境贫困,曾经拿着自己的诗去京都长安拜谒当时的文坛领袖顾况。顾况看到“白居易”这个名字感到好笑,于是自言自语地说:居易居易,长安米贵,居大不易啊
革故鼎新的成语故事 宋代的时候,朝中风气不好,贪污腐败很是严重。 当时的皇帝无能,无法掌控局面。所以当时朝中有位大臣,他的权限很高。就连皇帝也要对他敬重三分。 当时的他想了一个好办法,狠狠的整治了朝中的腐败风气。改变了很多朝中的大纲,建立了...
励精图治的故事 公元前74年,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。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,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独揽,汉宣帝只是个摆设。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,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,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。她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,竟然勾结...
公而忘私的故事 春秋时期,晋国有个大夫,名叫祁黄羊,品德高尚,是晋平公的得力谋臣。晋平公要决定什么大事,都要同他商议。 有一天,晋平公把祁黄羊招进宫,问他说:“南阳县还缺个县令谁可以去担当这个职务?”祁黄羊想了想说:“解虎去比较合适。” 解...